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规格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部全面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9年1月,湖南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此为契机,认真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和教育部的要求,将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质量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全省高校突出工作来抓,谱写了“三全育人”新篇章。
一、精心谋划,夯实“三全育人”基础支撑
“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进行整体设计,全面引领、扎实推动各高校实现“规定动作出彩、自选动作出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上下联动格局。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相继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全省教育大会等,高位部署高位推进,这也是我省顺利入选试点省的坚强支撑。在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分别将“三全育人”列入党建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作为省委常委会重要议题进行研究;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推动省直部门常研究长协作。在厅级层面,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工委宣传部,加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负责协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和项目评审、管理等。在校级层面,普遍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负责,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学院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制度设计,优化提升工程质量。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中央31号文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我们围绕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制度成果。出台了《关于实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建设项目、实施保障等方面一体化部署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出台了关于培育建设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工作研究课题、工作骨干队伍、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揽子建设标准和实施办法。2019年和2020年投入“双一流”思政专项经费5600余万元,已分两批遴选建设23所试点高校、40个试点院(系)、309个工作精品项目、373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100项骨干队伍建设项目、9个创新发展中心、5个培训研修中心、1个网络思政中心。此外,在省级层面每年立项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研究项目;首次采取“揭榜挂帅”和成果认定方式创新实施高校思政工作重大攻关项目,集智研究高校“三全育人”考核指标体系等10个重难点问题。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激发项目驱动活力。搭建驱动平台。持续打造了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校园好声音大赛和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三大活动品牌;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创建;开展了覆盖全省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性成果展示竞赛、全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激发驱动活力。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中所有立项项目统一纳入省级教改项目,极大激发了各高校高质量开展思政工作的热情。根据教育部部署要求,将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配备分别纳入高校党委书记省委教育工委挂号项目、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交账任务,纳入厅内项目评审和指标分配、有关工作评估、评价、考核等进行强力督办,2020年全省共增加专职思政课教师977人、辅导员527人。营造驱动氛围。通过组织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座谈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打磨“三全育人”湖南共识,筹办为时代育新人“三全育人”高端论坛,面向高校征集“十大”育人案例1865个,并在湖南教育政务网、《湖南教育》杂志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专辑专刊,厅委和高校党委主要领导带头在主流媒体刊发“三全育人”理论文章,营造试点工作良好氛围。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纳入各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同时督促各高校建立相应台账,分年度逐项推进、狠抓落实。
二、精准发力,引领“三全育人”试点推广
“三全育人”就是要育全面发展之人,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全省各高校认真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一是提高站位,强化组织保障。“三全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着力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目标。中南大学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纳入学校工作全局,成立推进工作组,细化任务48项,配套文件20余个,发挥20余个国家级育人平台作用,立足三湘大地,引导学生服务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战略。湖南大学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互联互通的工作格局。该校一大批长江学者、“优青”“青千”等专家、名师担任班主任,出台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构建“六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与“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大学考察调研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该校“移动”思政课的做法给予肯定,对学校传承和弘扬岳麓书院优秀历史文化寄予厚望,对学生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接过时代事业接力棒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二是深化改革,凝练育人特色。综合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发展的瓶颈,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抢占先机、系统谋划。各高校在“三全育人”改革上迅速行动,深入推进。湖南师范大学努力构建融校园文化、湖湘文化、环境文化于一体,全面覆盖校园、社区等区域的文化育人矩阵,为学校更好地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湘潭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学科优势,确立了红色育人导向,搭建了红色主题活动载体,创新育人方式。长沙理工大学将“十大”育人体系中的92项三级描述性的指标细化为各个具体的任务,进一步明晰权责边界,不留责任空当。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建设“青年毛泽东”等VR教学资源库、打造具有民政特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育人体系,推行以专业志愿服务为特色、具有湖湘气派和民政特色的“三全育人”品牌。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学生素质创新行动计划”,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的湖南铁道特质学生。
三是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育人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与情感壁垒,协调育人力量,明确育人职责,建立育人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现各方力量的有效协同,促进交互式共融,推进育人工作的深入性与联动性,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形成全员育人的“同心圆”。湖南理工学院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朋辈、退休教师“五方联动”协同育人共同体,建立互融互通式家校联通平台560个;与县(市、区)及企事业单位共建了126个人才培养基地和50多个德育基地。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强化聚焦办学初心、聚焦机制创新、聚焦文化传承“三聚焦”,凸显核特色,推进育人改革落细落实,努力培养服务国家需求、扎根我国核工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精深耕耘,续写“三全育人”交响华章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前期成果丰硕,但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切实提高“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构建全过程协同机制体系。持续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形成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增强工作合力。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等。构建“目标同向、节奏同频、资源同享、平台同建”的师生横向联动机制,完善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课程,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二是打造全方位思想阵地建设。聚焦短板弱项,加强分类指导,实现育人工作全方位“无盲区”覆盖。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层次的学生,构建贴近学生需求的“十大”育人体系,将育人工作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场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同课异构”的集体备课机制,推进思政课的大中小学一体化衔接。将学校、家庭作为思政工作建设主阵地,并积极拓宽到社会各领域。强化家长、家庭、家风对思政学习效果的密切作用,注重家校合作;按要求将思政工作摆在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位置,办好思政课。
三是推动全要素思政育人工作。只有做到育人要素齐备,才能形成育人合力。高校要着力解决全员育人的问题,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等专门力量,加快构建包括专任教师队伍、管理服务人员在内的全员育人职责体系及标准,抓实考核评价,树立鲜明育人导向;着力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把思政之盐溶入教学之汤,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着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景观、节日节庆、公共媒介以及当地的红色资源和湖湘文化育人载体,全力构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环境。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教育工作的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一切与育人相关的要素既畅通其流,又汇聚融合,不断提高要素配置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为我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注入澎湃动力,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来源:湖南教育)
责编:坤
来源:湖南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